信息類別: 所屬行業(yè): 交通運輸 所屬地區(qū):內蒙古 項目簡介: 4月23日21時30分,作為我市16條主城區(qū)道路提標改造工程之一的鄂爾多斯東街進入緊張忙碌的夜間施工階段。記者在施工現(xiàn)場看到,這里機械轟鳴,雖然夜間溫度很低,但身著橘色安全服的市政施工人員正投入到火熱有序的施工中,為城市建設辛苦地工作著。
現(xiàn)場總指揮、呼市市政工程管理局金橋養(yǎng)護處負責人朱志剛告訴記者,鄂爾多斯東街提標改造工程從東二環(huán)到呼倫南路,長度為5.5公里,按要求6月底完工,將爭取提前到6月中旬全部完成。作為主城區(qū)的主干道,該工程施工分兩部分:一部分從東二環(huán)到興安路,長約4.3公里,采用就地熱再生工藝,進行夜間施工,不用全部封閉交通,白天基本全線開通,施工時間從晚上9時30分到凌晨5時。4月22日夜間已完成3600平方米,正常情況下平均一天完成8000到10000平方米;另一部分是從興安路到呼倫南路,按照常規(guī)施工。因為該路段地質病害非常嚴重,基礎存在問題,出現(xiàn)網(wǎng)裂、塌陷、雍包,該路段將對整體路面下挖30厘米,施工比較費時。
朱志剛介紹,熱再生工藝路段施工期大約需20天,現(xiàn)正從丁香路往西的北半幅開始,待北半幅完成后開始南半幅施工。另一部分進行常規(guī)施工的路段待交通道改成熟后也將開工。
記者在施工現(xiàn)場看到,進行熱再生工藝施工的所有車輛一字排開,前后長約80米,整個流程有條不紊進行著,從加熱到鋪上瀝青大約需要40多分鐘。
朱志剛介紹,使用就地熱再生工藝的特點是工期短,成本低,在不用封閉交通的情況下還能施工,工期可縮短一多半,成本可降低三分之一。另外,銑刨機銑刨產生的廢料送到瀝青混凝土拌合站后添加一些原料還能重復利用,避免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