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市場上有著多種的iSCSI盤陣(比如主流盤陣廠家EMC、NetApp的產品),但筆者認iSCSI盤陣有著先天的缺陷,而且這種缺陷在網絡應用中特別明顯……
對于用戶希望集中存儲的需求,除了SAN與NAS融合的解決方案之外,使用iSCSI技術構建IP SAN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雖然目前市場上有著多種的iSCSI盤陣(比如主流盤陣廠家EMC、NetApp的產品),但筆者認iSCSI盤陣有著先天的缺陷,而且這種缺陷在網絡應用中特別明顯,所以在本文中主要討論以iSCSI網絡設備為對象的iSCSI解決方案。
因為這樣的解決方案特別適合還沒有使用專用存儲設備的用戶,除了成本低,部署簡單等優(yōu)點,更可以實現虛擬存儲的快照,鏡像和遠程拷貝等功能,在如圖 1 的基礎環(huán)境中,輕松實現數據的集中管理和應用。
圖 1
↓
圖 2
圖 2是最簡單的拓撲,它應用現有的網絡可以非常輕松的實現,而且主機端共享存儲資源,而且是把存儲資源當作本地設備來使用,安全而穩(wěn)定。并可以通過 LAN FREE 的方式來釋放掉因備份占用的網絡資源,而且可以應用FC、SCSI、SATA各種盤陣,配置靈活,可以減少投資。而且iSCSI已經具備了虛擬化的功能,當然在這樣簡單環(huán)境和需求下實現虛擬化的功能意義不大,所以先不詳細討論虛擬化的功能,只是虛擬化是這種方案的的另一個巨大優(yōu)勢,與集中SAN與NAS融合的方式相比,這個系統(tǒng)是開放的,更容易進行數據的遷移和保護。
但我們也會看到它有很大的局限:首先它的性能依賴于原有的網絡,如果原有網絡已經有一定的負載的話,雖然它釋放掉因備份占用的網絡帶寬,但依然存在占用帶寬的其他應用,性能可能很差,甚至因數據訪問量激增而導致網絡的堵塞;其次,存儲訪問的帶寬受iSCSI設備的限制,按照目前市場上的設備在從網絡到存儲空間之間的有效帶寬不會高于300MB ,這樣的帶寬對單獨應用可以滿足,但對于多應用大數據訪問量則明顯不夠了,特別對于并發(fā)的訪問高峰。
而且這里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這樣的拓撲除了在物理鏈路上沒有冗余性之外,它的存儲是附加在現有網絡上的,這個特性更接近于NAS的定義,而不是SAN;從存儲空間的訪問方式來看,它又是DAS的方式,而且如果不考慮LAN FREE的系統(tǒng),除了原有的網絡之外沒有新的網絡拓撲,只是在原有網絡上添加設備,也許把它稱之為IP NAS,或者IP DAS都比IP SAN更準確,那么IP SAN在哪里呢?
圖 3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在使用了iSCSI網絡設備的雙機系統(tǒng)后,我們看到了存儲的專用網絡,它很像傳統(tǒng)的FC SAN結構了。這個 IPSAN 的網絡不僅解決了數據鏈路的單一故障點,而且通過iSCSI網絡設備的雙機增加了存儲系統(tǒng)的接入帶寬,雖然目前市場的設備只支持雙機的集群,但隨著未來的發(fā)展,多機集群是必然的也是容易實現的。
同時,IP SAN的建成使存儲系統(tǒng)可以容納下更多的磁盤陣列設備,包括 FC、SCSI、SATA接口的磁盤陣列,這就有效的保護了用戶的投資,顯示出比SAN與NAS融合方式更強的兼容性 , 使已經部署了SAN或者非集成NAS的用戶,能夠最大限度利用即有設備,保護用戶的投資。
虛擬存儲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如數據鏡像;數據遠程復制;數據快照; 實時數據恢復 ;LAN FREE磁帶備份增強;應用整合,數據集中管理;無縫擴展等等,這些特點即使與SAN與NAS融合的解決方案相比也非常突出。
當然在這個方案中,使用了iSCSI技術,IP SAN技術,存儲虛擬化技術,還有傳統(tǒng)的TCP/IP技術等等,方案的設計者如何定義這個方案已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解決用戶應用上的問題,畢竟用戶最關心的就是這一點,概念必需落實到應用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
而這個方案中還存在一個關鍵的缺點:集中的數據訪問將占用大量的網絡帶寬,即使在LAN FREE的條件下,所有的數據訪問將給原有網絡帶來巨大的負載,如果用戶的應用中存在多個數據高峰的并發(fā),很有可能導致網絡堵塞甚至更嚴重的后果。雖然NAS、iSCSI接入用戶原有網絡是目前普遍的方式,而且業(yè)界主流廠家,集成商甚至用戶都對這種拓撲沒有太大的異議,但這種缺陷和這種缺陷帶來的隱患依然存在。
我們知道SAN網絡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SAN如何解決的呢?很簡單,SAN構建了區(qū)別于原有網絡之外的網絡,用Borcade的定義是:第二網絡。那我們可以不可以也構建一個獨立于原有網絡之外的“第二網絡”呢?完全可以,當然這個網絡必須是全冗余的結構,同時滿足帶寬的需求,而且這個網絡如果是使用iSCSI或者叫IP SAN的來實現的話,它的投資成本會比FC SAN低很多。以圖 3的拓撲結構為基礎,建設這樣的第二網絡,如圖 4:
圖 4
我們看到,只需要很有限的投資 (IP 交換機等以太網絡設備 ) ,就可輕松實現專用的存儲網絡:現在集中的存儲網絡已經獨立于原有的網絡和應用系統(tǒng),而且在網絡中設備都是冗余的;在這個新的網絡中,iSCSI網絡設備使用集群技術(現在是雙機,在未來實現多機),保證了帶寬需求,并滿足未來擴展的需要;獨立的存儲網絡不僅滿足本地數據訪問的需求,而且因為它是基于TCP/IP的網絡,可以簡單,輕松的和異地網絡進行鏈接,保證了未來數據遠程遷移,復制的需求,不再是數據孤島。前文中提到的iSCSI盤陣有著先天的缺陷,主要就是指iSCSI盤陣不能解決帶寬的瓶頸問題,特別在網絡的環(huán)境下,雖然iSCSI盤陣可以利用以太網交換機按照標準SAN的拓撲連成專用的網絡,但接入帶寬始終是瓶頸,而且在沒有虛擬存儲的功能下也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在這樣的網絡之上,再應用虛擬存儲的各種功能,才能發(fā)揮出最高的性能,滿足用戶的需求。